人體彩繪是一門既古老又新鮮的繪畫藝術,包括彩繪和紋身兩大類,兩者都是以人體作為創作載體。
說它古老,是因為早在幾千年前,非洲、美洲的土著人,為了祈福和圖騰崇拜,用礦物顏料把自己身上涂抹得五顏六色,或者給身上繪制出各種飛禽走獸的圖案,最終形成一種風俗。如今,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土著人仍然延續著這種文化傳統。
說人體彩繪新鮮,是因為現代人把人體彩繪看作是承載美學觀念的載體,在創作過程中,必須按照人體曲線和身體結構,以及模特自身的氣質特點來創作,如果只給人身上隨隨便便涂上色彩,或者任性地畫出圖案,就失去了人體彩繪審美上的意義。
畢竟,承載人體彩繪藝術的載體是具有生命氣息的人的身體,因此,它被稱作立體的流動的藝術。被畫上人體彩繪的模特,是一道靚麗的移動風景,能給觀者帶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。
也正是因為人體彩繪在模特身上創作,讓人體彩繪被許多傳統藝術家所詬病。人們詬病它,主要有兩個原因。
其一,人體彩繪拋棄了畫布、畫板、紙張等傳統作畫工具,挑戰了傳統的審美觀念和創作手法。
其二,人體彩繪成為一些商家吸引眼球的道具。尤其在一些車展上,商家為吸引眼球,故意在請來的模特身上胡涂亂抹,以打擦邊球的方式來達到自身目的。
實際上,人體彩繪在年輕群體里邊頗受歡迎。走在大街上如果留意,會發現許多俊男靚女身上有彩繪或者紋身,說明這門藝術非常適合年輕人的消費心理。
人體彩繪跟傳統繪畫最大的區別是,傳統繪畫是在二維的空間上畫出三維的空間感和立體感,而人體彩繪則是在三維的人體上,依靠精巧的構圖和嚴謹的創作,畫出二維的畫面。
來自美國華盛頓的著名人體彩繪藝術家亞歷克莎·米德,多年來借助獨特新穎的視角,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。
亞歷克莎·米德是一位不到30歲的金發美女,非常有藝術天分,通過自學成才,最終在圈內頗具盛名。她在大學期間學的是政治專業,課余時間經常參與藝術創作。
大學畢業后,為了盡情釋放自己的藝術才華,她做了一名設計師,又自學了油畫。
某天,亞歷克莎·米德做設計時突然心血來潮: 如果把黑色顏料涂在人的面部陰影處,將會是什麼樣子?
緊接著,她意識到,人體彩繪雖然只是在人體上按照要求來作畫,但并不能讓人體跟整個場景相結合,而變成一幅2D油畫。
當所有畫家都在追求把平面繪畫變得更具有立體感時,她卻反其道而行,想把現實世界變成平面。
這種想法一經產生,她就開始嘗試,并堅信這種畫法可以成為一種新的人體彩繪風格。
為此,她專門調制了一種無毒的低過敏的顏料,可以安全地在模特身上實驗。
經過1年多的反復嘗試,她終于創作出可以比肩油畫的人體彩繪作品。
亞歷克莎·米德的人體彩繪跟其它人體彩繪的相同點是: 都是以人體作為繪畫媒介。
最大的不同是:她 給彩繪賦予了油畫風格,創作要求都按照油畫的標準來畫,在模特的身體和衣服上,用油畫筆一絲不茍地畫出色彩、筆觸、光影等油畫必備的元素,而造型本身是模特和其它配景。
模特跟整個場景融為一體后,模特如果靜止不動,觀者遠遠看去,跟油畫幾乎沒有什麼區別。
亞歷克莎·米德對外透露,這個創作最令她頭疼的地方不在于構圖上的困難,而是時間。
為了體現出逼真的油畫效果,一幅作品僅僅從頭部畫到肩膀,她就要耗費2個小時左右,如果要添加其它場景,則消耗的時間更長。
亞歷克莎·米德說: 把生活與藝術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是我表達的主旨,藝術高于生活,但卻來自于生活,這個道理人人都懂。這樣的作品我必須一天完成,我總不能讓模特帶著油彩回家睡覺,并且說第二天再見。
許多觀者第一次見到她的作品,會下意識地把它當作是油畫。然而,當觀者凝神注視幾秒后,會發現「油畫」的身體正在隨著呼吸而起伏,如同活的。當「油畫」站起來伸個懶腰走開,只留下觀眾站在原地瞠目結舌。凡是欣賞過她的作品的觀者,對她的創意和作品都贊口不絕,稱她的作品是 「真人油畫」。
令人遺憾的是,她的每一幅「真人油畫」作品在世界上存在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,作品展示完畢,模特就會將身上的油彩清洗掉, 從「油畫」變成真人。不過,對自己的每一幅「真人油畫」作品,她都會用拍照的方式記錄下來。因此說,她的作品既是短暫的,又是永恒的,其藝術魅力足以在所有觀者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。
有時,亞歷克莎·米德會帶著自己的「真人油畫」走上街頭展示,路人看到后感到不可思議,她直言非常享受人們驚訝的表情,觀眾的反應讓她充滿了成就感,她今后會把這種藝術堅持下去,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。
藝術家要有敏銳的藝術思維和獨特的創新意識,這些亞歷克莎·米德都具備了,她的藝術思維和創新意識值得所有藝術家借鑒。